-
閩南線香非遺傳承人青年才俊——滕昀九五后香癡——滕昀 要香還是要伴侶? 那我還是要香吧! 如果哪天我的離去, 請用波律來葬我! 這一世,燃了太多的煙火 那一生,散了多少層煙云 我等待,來世你再次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 可惜,沒有來世,今生我只對你無法釋懷… (采雪) 凌晨的霧還未散 連帶著柏子的冰掛, 早晚會被春捂暖 我抹走潔白的答案 用味寫出凜冬的質感 (取露) 誰說炎炎夏日后才有你的身影? 我只在潔白消融后聆聽你的叮鈴。 甘潤可能是你的心情 而我卻想在空中,留下你的身影… (等雨) 大地留下了皺紋, 誰聽得懂搖曳的聲音? 好像天地在嘆息… 劈雷時你又在哪里? (留泉) 從第一片葉落下,到最后的留白 溪流從未停過步伐 我在上游點燃對雪的懷念 卻在下游找到了四季霜痕 葉以黃,味以變 可能是不經意的轉化 也可能是對曾經太過留戀 (碾粉) 精細化一,我已找不到你的美麗 齒痕斷裂,再也無法回歸過去 我在塵封時合上雙眼 聆聽靈魂慢酵的聲音 你在暗甕中蘇醒 親吻著留有我溫度的甕壁 (編輯:梅金芳)2021-11-20
-
河南省黃帝故里基金會靳姓公益專項基金成立本網訊(記者 靳新國)河南省黃帝故里基金會靳姓公益專項基金于2021年11月16日在鄭州正式成立,靳姓公益專項基金是由河南省民政廳和河南省黃帝故里基金會正式批準的公募型基金會,是組織海內外靳氏宗親以弘揚靳氏文化、宣傳靳氏傳承為使命的公益性組織。 靳姓公益專項基金的主要目的是聯(lián)絡全球靳氏、團結海內外靳氏宗親、共同為宣傳靳氏文化,建設靳氏家族服務。使命為弘揚靳氏文化,傳承家族文明,共建精神家園,實現(xiàn)靳族復興。 靳姓公益專項基金將聯(lián)絡團結一大批廣大靳氏宗親參與,為靳氏公益杰出貢獻者頒獎盛典”、“靳氏文化”等重要的靳氏文化宣傳交流活動。 該基金將以傳承弘揚靳姓文化,推動靳姓家族各項事業(yè)建設與發(fā)展為宗旨,在資助范圍內開展公益活動:靳姓尋根?宗親聯(lián)誼?祭拜祖先?名人名園建設?遺址保護?修建祠堂?編修家譜?整修墓園?靳姓文化?大病救助?學子助學教育等公益性活動。 (編輯:土火)2024-08-30
-
王興舟《夢里有幾朵花兒在開》——林慮山記之六:山雨林慮山與太行山里的其他山峰有明顯的不同,它不是一面俯瞰華北平原那沒有邊緣的大美,一面又驚嘆聳立如墻絕崖長嶺的極限奇觀,而是連綿之勢讓人這山望得那山高,即使登之再高,橫亙眼前的還是那些望之不斷的山山嶺嶺,山山不斷,峰峰相連,是山外之山,是峰中之峰,是崖上之崖。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時常視線受限,也苦于出行之難,但此般險境倒是成就了云和霧,人曰山是云的故鄉(xiāng),一點不假,云霧在山里那種酣暢恣意的表達和表演,是盡興盡意的。云也霧也,在山里任它如何地翻滾作亂,總不失其氣度;聚也散也,由它隨性隨意地組合,凡變化亦皆成氣候。云霧在山與山、峰與峰之間趣玩纏繞,或飆升為云朵,或纏繞成濃霧。要風,它疾行帶風至,要雨,它相擁成雨來,這都是瞬間的所為,愜意的事情。 在山里攀行,常有突如其來的窘迫,正晴朗如熾,驟然便是一陣如潑大雨,在你前面的山崖危巖上嘩嘩作響;而正要去尋避雨地呢,它又云開霧散,復晴如初。云霧這般地隨心所欲,氣候這般地變化多端,也讓山里人少了幾分敬畏,多了幾許漫不經心。風也雨也,山里人遇之不驚不懼,反而氣定心閑起來,從不因此驚慌而亂了方寸。林慮山山性活潑,常常會逗云霧開心,一會兒舉之越峰過巔,酷似巨大蛋糕頂上那抹白色的奶油;一會兒拋之跌峰落澗,徘徊彌漫,又如山腰纏系的白色飄帶。風吹云霧,在山峰間竄來跑去,不斷地被聳立的高峰巨巖擠壓成縷縷濕氣,再傷心地交織成滴滴凝淚,墜落在山坡和溝坎,但它疾來疾去,沒有纏綿和糾纏,甚至一點痕跡都不肯留下,只是無可奈何地變成野草叢下的一片潮潤。 其實,賞雨還是到山里。作為山雨的先導,先是那些大而無當?shù)挠曛?,被空氣鼓脹起來,笨拙而遲緩地摔在地上,如拋出去豆粒,發(fā)出金屬聲響的樂感,濺騰起小片的塵霧,然后才會形成一簾密不透風的暴雨傾瀉而下,令人猝不及防,那架勢比決堤的洪水還要迅猛,只是如注如潑也就是一陣子,旋即雨過山地干,所有的雨水都會順著古老的水道奔騰而去,匯成山溪,再匯成大河,滔滔而歡,汩汩成歌。若是雨季,山里過云即雨,旋雨旋晴,旋晴旋雨,比一串珠鏈連得都緊,雨則成溪,溪則成濤,剛好又是風聲到枕,會擾得你成夜成宿地不眠,誰會拿它有辦法呢?只能任其將那顆狂野的心,撒野撒夠了,撒歡撒疲了,它才能靜下來,這時,我在山外理而有序的思維,遇雨又似是而非,亂如一團了。山屋一片漆黑,點燃那盞不知何代何人用過的舊瓷盞,如豆的火苗在飄忽著,菜油發(fā)出陳舊而熟悉的氣味。這時臨窗聽雨,只聽微雨滴答吟唱,持續(xù)著綿長的詩意和浪漫,既有雨花開在天空,又有濕意碎濺時光,于是,我突然想起一位詩人朋友給我說過,一個家伙枯坐賞雨時,若不能同時想起一幅美畫、一首好詩,那他還是個白癡。這時我重梳紛亂的思緒,但想想有致,思思無形,既無法收拾,又無從打理,便也古井無波,不復思想,沉寂在雨中,做白癡狀。夜雨的急促與舒緩,宛若一場音樂會,山雨煙波,淺唱流年,錚錚而鳴的風雅,讓周圍的空氣都凝固起來,一切處于靜止狀態(tài)。但細心的人,還可以辨聽出風搖山林群梢發(fā)出的縷縷細響,以及雨珠敲在植物葉瓣上的聲息,古詩詞中那種雨打芭蕉的意境,感覺甚是美妙,簡直無法言傳! 與夜雨前后腳奔來的還有瀑布,一場夜雨,萬千瀑布,所有的高崖之上都有瀑布景觀,或噴或涌,或跌或落,急不可耐地展示著自己,一點也不安分,率性地呼嘯著尖厲的聲音,在山間回蕩。一夜的繽紛心情,就這樣被雨水淋濕了,讓山溪沖跑了,給水瀑跌碎了。誰知早晨起來,竟然沒有了一點雨的跡象,除了微微的涼意和習習的山風,只看到被雨水打落下來的鮮花、綠葉和嫩枝,凄凄怨怨地集聚在檐下,霧靄蒙蒙,草色霏霏,經過這般喧騰,山里竟然比先前還要靜默,只是脾性火爆,說話如嚷的水瀑,還在那里口若懸河地嘶吼著,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此它也就成了在山里唯一能與自己高調相處的朋友了,張揚就自它張揚吧,且讓我們滿目青山,賞心悅目地去欣賞這一切!若青山無法阻隔,那萬重的念,自然的美,野山的趣,從來也都是端莊的,如同一種渴望,一種秩序,和無法講得清楚的道理,因為它還原給我們最初剔透無色的純凈夢境,即使半山煙雨,也是斑斕多姿!由此可知,要想心靜若水,這竟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 作者簡介 王興舟,筆名東坡石,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散文詩學會理事、安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客座教授。已出版有詩集《月舟集》,散文集《貯云集》《那時花開》《太行風土小記》《夢里 有幾朵花兒在開》等專著。2021-11-16
-
《永遠的榜樣——雷鋒》(繪本)舉行線上研討11月15日,由中國冶金作家協(xié)會、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作家協(xié)會和海豚出版社聯(lián)合舉辦的《“最美奮斗者”品德教育系列》之《永遠的榜樣——雷鋒》(繪本)作品研討會以線上形式舉行,中國冶金作協(xié)主席張欣民、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作協(xié)主席李金明、海豚出版社青少編輯部主任孟科瑜、雷鋒研究專家邢華琪以及作家淮玉、商澤軍、康橋、韓麗敏、常聰、曾維惠、趙宏娟等參加了研討。 《永遠的榜樣——雷鋒》(繪本)由中國作協(xié)會員胡松夏創(chuàng)作、畫家肖長林繪圖,為海豚出版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策劃出版的“最美奮斗者”品德教育叢書中的代表作。大家認為,《永遠的榜樣——雷鋒》(繪本)選題宏大,形式新穎,以“最美奮斗者”雷鋒的真實故事為創(chuàng)作藍本,借助兒童的審美視角、語言習慣等進行藝術構思,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雷鋒“積極學理論”“努力強技能”“制作節(jié)約箱”“為戰(zhàn)友理發(fā)”“雨夜送大嫂”等經典事跡巧妙融入圖畫之中,增強了人物的立體感和故事感染力,可以使孩子們在閱讀中更好地感悟雷鋒精神,從而引導他們健康成長,爭做傳承雷鋒精神的“種子”。大家表示,《永遠的榜樣——雷鋒》(繪本)的出版對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傳承雷鋒精神和提升全民道德素養(yǎng)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2024-08-30
-
王宏生|記者節(jié)抒懷記者節(jié)抒懷 以此詩獻給辛勤工作的記者們 文/王宏生 我是記者, 我自豪,我驕傲! 黨賦予我神圣職責, 人民對我無限信任。 我的使命無尚光榮! 我是記者, 我自豪,我驕傲! 我身上肩負著社會的責任, 走機關下基層, 進礦企到農村, 用腳步丈量著 民意社情。 我是記者, 我自豪,我驕傲! 救災、抗疫、戰(zhàn)場, 一線采訪報道, 都有我的身影。 我是記者, 我自豪,我驕傲! 挑燈熬戰(zhàn)伏案疾書, 鐵筆揮就著一篇篇雄文。 我是記者, 我自豪,我驕傲! 為黨傳導政令, 為人民代言發(fā)聲, 耳目喉舌是我的職稱。 我是記者, 我自豪,我驕傲! 愛黨愛國, 為人民履職盡責。 為時代謳歌, 為英模點贊。 傳遞正能量, 唱響正氣歌! 我是記者, 我自豪,我驕傲! 我用愫筆記錄著時代的變遷, 用文字見證著社會前進的步伐! 堅守初心繼續(xù)前進, 彈跳著時代的脈膊。 高舉旗幟, 激揚文字, 奏響新時代的凱歌! 讓我們朝著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砥礪前行再奮進! 2021.11.7日寫于記者節(jié) 作者簡介:王宏生,男,大專文化,中共黨員,現(xiàn)任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北賈璧鄉(xiāng)文聯(lián)副主席,文學協(xié)會會長,鄉(xiāng)綜合文化服務站站長,兼、省、市縣、多家媒體特約記者、編輯。邯鄲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當代實力派優(yōu)秀作家。文學藝術聯(lián)盟、大中華文學、華語國際文學簽約詩人,2020年4月榮獲國際華語文學萬元大獎賽優(yōu)秀獎。 近年來,有數(shù)十篇詩歌、散文入選《中國當代詩集》《感動城市的醉美詩文》《感動中國的醉美詩文》《中國抗疫前沿網絡詩文》《中國當代傳世詩文》《共和國詩人》等國家級出版的詩文集大型叢書。2021-11-10
-
李福云|七絕 ? 立冬(外一首)七絕 立冬 立冬時節(jié)北風吹 黃葉連天像蝶飛 塞雁無蹤霜似雪 傲寒淑菊品鴻威 2021年11月6日 七律 辛丑立冬 秋風力盡朔風吹, 雪雨紛飛百草哀。 落葉飄飄何處去, 殘荷曳曳水中徊。 遠山銀帶鴻無跡, 近樹梨花似玉開。 人世滄桑苦追夢, 踏平坎坷樂歸來。 2021.11.7. 【作者簡介】李福云,筆名超然。山西省新絳縣人。公務員、運城市作協(xié)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中國現(xiàn)代作家協(xié)會會員,新絳縣作協(xié)副主席,《絳州文學》主編,中國現(xiàn)代作家協(xié)會南國文學社主編、曾在《山西日報》《山西青年報》《山西經濟日報》《中國現(xiàn)代文化報》《運城晚報》《南國紅豆詩刊》《氣象詩刊》《麗人 ? 中國 西部散文選刊》《作家文學》《河東文學》《黃河文藝》《赤土嶺文藝》《天涯詩刊》《作家新干線》等報刊、媒體發(fā)表詩文。多篇詩文被多種媒體轉載錄用。2021-11-08
-
2021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新時代發(fā)展研討會暨正念正心國學文化宗教學研究院、傳統(tǒng)文化學研中心成立儀式在京召開2021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新時代發(fā)展研討會 暨正念正心國學文化宗教學研究院、傳統(tǒng)文化學研中心成立儀式在京召開 本網訊 (記者 王紅研 李仰峰) 2021年10月25日上午,由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發(fā)起主辦的“2021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新時代發(fā)展研討會暨正念正心國學文化宗教學研究院、傳統(tǒng)文化學研中心成立儀式在北京五環(huán)大酒店召開。 此次活動旨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深入推進傳統(tǒng)文化復興建設。 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常務院長、315記者攝影家網總編靳新國首先致辭,并簡要介紹了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就傳統(tǒng)文化近年來所做的工作與努力。此次設立正念正心國學文化宗教學研究院、傳統(tǒng)文化學研中心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將宗教學研究和傳統(tǒng)文化更深一步向前推進。 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秘書長、中華文教網主編李月主持活動,并與副院長鹿燕鳴一同為正念正心國學文化宗教學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張磊、宗教學研究院執(zhí)行秘書長王子珍頒發(fā)了聘書。 作家報總編、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張富英宣讀了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傳統(tǒng)文化學研中心批復函件,并為傳統(tǒng)文化學研中心主任李春芳頒發(fā)了證書。 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靳新國院長為正念正心國學文化宗教學研究院和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傳統(tǒng)文化學研中心頒發(fā)了銅牌。 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宗教學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華夏寺廟網執(zhí)行總編張磊為福建圓瑛大師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劉忠武頒發(fā)了聘任證書。 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新時代發(fā)展研討環(huán)節(jié),到會嘉賓積極發(fā)言,從文化傳承、社會風尚、家庭教育、儒釋道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 釋行智法師向組委會贈送自己創(chuàng)作的禪畫。靳新國院長回贈了書法作品 靳新國院長并向新成立的宗教學研究院、傳統(tǒng)文化學研中心贈送了自己的墨寶。 原中國老年報創(chuàng)始人、現(xiàn)中國老子文化研究院院長、毛澤東研究院院長邱鋒、毛澤東研究院院部委員兼文藝研究院院長鄢德明、北京正航文化集團董事長霍根正、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副院長鹿燕鳴、林清泉、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文物藝術品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靳坤芳、中國道醫(yī)協(xié)會副會長陳飛龍、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辦公室主任、華夏寺廟文化網主編王紅研、北京鄧州商會秘書長李榮新、時代中國網主編周秋連、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宗教學研究院執(zhí)行秘書長王子珍、315記者攝影家網全國招商辦主任梅金芳、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傳統(tǒng)文化學研中心副主任葉彥華、佛教代表釋行智法師、張寶蓮居士、李東文居士,315記者攝影家首席攝影師李仰峰、正念正心國學文化宗教學研究院秘書處張波、朱一霞、王琳等三十余人參加了研討會。 (編輯:土火)2024-08-30
-
王興舟《夢里有幾朵花兒在開》——林慮山記之五:山茶往昔,林慮山里山民日子過得雖然苦寒,但生活卻不茍且粗俗,山有山的妙境,民有民的趣意。衣食住行有其特色,柴米油鹽醬醋茶有其文化,特別是茶,還保存下來山里特有的茶俗、茶事和茶趣。山謠云:“歲月清淡無一事,石板房前飲黃花?!? 山里人的先祖也是嘗遍百草,繼而從漫山遍野的植物當中,選擇連翹作為茶樹的。山里人采茶有其舊俗相延,那就是初春滿山黃花盛開之時,山呈陽性,上山采茶的人須得女性去忙碌,方能實現(xiàn)陰陽合德,剛柔有體,講究的人家為防止香氣因曬而泄,還要在晨曦初現(xiàn)之時,請未出嫁的山姑去采擷,要趕在太陽出來前把采來的茶葉放到籠里去蒸,用果木柴去燒,當陽光燦爛之時,就要把蒸過的茶葉攤在晾箔上去曬,爭得第一縷的陽光,不誤春天的約請,這樣經過連續(xù)六次、八次地蒸而曬,曬而揉,揉而再蒸,蒸而又酵,酵后變柔變軟,才能調制出千變萬化的茶韻來。在洗云坪村,申老太告訴我,加工前的連翹花與葉沒有絲毫的香氣,連下幾遍功夫,發(fā)酵以后撲鼻的香味才漸漸四溢開來。 茶客大多不是尋香而來,而是游山途中偶遇的疲人,因渴而飲,因飲不忘,山里土茶之名才慢慢地擴散開來。到山里喝茶,喝山里土茶,最能感受到山里的風土人情與民風民俗。正如山里人奔放的性格一樣,這山茶喝得也大大咧咧,沒規(guī)少矩,立飲坐喝都行,絕無名茶那沒完沒了的茶規(guī)和茶儀,任你隨意隨性隨緣,憑你興趣興致興味,沒有一點講究與顧忌。泡茶之具粗大笨拙,或壺或盆;喝茶之用也是亦碗亦缽,即便是杯也非茶碟細杯,而是俗稱茶缸的飲具。茶,要泡得釅釅的濃,略帶絲縷苦味,但飲之柔綿細長,十分的舒坦!這種自制土茶,當?shù)厝藶樗鹆藗€漂亮的名字——黃花茶,一如山姑般的清純和柔美。雖然飲黃花茶亦有其道,不僅僅是茶來入口那么簡單,但今天也難以達到古人的那份雅致,因而也簡略得許多。黃花茶是連翹的嫩葉與鮮花炮制的,色澤墨綠,鮮嫩油潤,香氣清雅,初飲略苦,味盡方甘,沖泡后湯呈暗色,但醇厚若粥,飲之濃香暖口;沏二遍水時,越發(fā)鮮醇,齒頰留香;三沏其水,才會感到渾身如沐,五臟若洗的那種通透與灑脫,方志上記載,其茶“性雖冷,但溫而主疾”…… 黃花茶緣何有此異趣?全憑林慮山山水之利。林慮山其勢巍峨,群峰羅列,常年云遮霧罩,一派朦朧之景。霧多,則云聚,云聚,則雨生,林慮山的靈氣盡在它的云霧中,山愈高,霧愈多,云愈厚,雨愈勤,整個山,樹林和古寺都隱在其中,一會兒東邊日出,一會兒西邊云雨,時而云開霧散,諸峰清朗入懷,時而霧鎖山頭,三步之內不辨地貌之況,天氣變化之大,山景曼妙之俏,讓人有神出鬼沒之感。漫山遍野的連翹樹叢蒼翠蔚然,古拙虬勁,高不盈尺,寬不滿步,不生不滅,不盛不衰,不蔓不枝,享山水之潤,吸云霧之靈,獲日月之華,迥異尋常,猶如山中宰相。但其在巖石間經年累月地生長,風雨已是蒼蒼,茫茫然已不知幾載何年,那蒸騰的氤氳,如云如霧,如雨如煙,裊裊左右,相偎相伴,不知不覺間已悠然入禪,其葉其花在草木人之間漫不經心地變幻,由草而藥,由藥而茶,由茶而神,終成茶品。茶雖溫性,久飲也有防癌、殺菌、消炎,祛毒之功效,于人益處多矣,遂有仙茶之名,但它仍未走出深山,一直以卑微的身姿,在山民的石屋柴扉之間互傳,直到今天還保留著一絲神秘。近年來為招攬游客,好事者改黃花茶為“林慮云茶”,還有人勒石題詩云:“他年我若修花史,定捧黃花為第一”,賦予其更加神秘的故事和傳說,縹緲的詩意,更加助其日漸聞名,在市場上大行其道,熱銷不衰,然于我而言,其終不及“黃花茶”來得貼心暖意,有親情感。茶雖清雅,但在山里人看也是日常俗物,出世入世,雅俗之間,不就是山外人杯中葉片的幾番上下浮動嗎?其實,至雅至俗,也就是山民日常生活七事之一。黃花茶不是供人細酌慢品的仙草,而是讓人痛飲大喝的俗物,如你懂它,方知其妙,久而久之便會成為生活中掛在遠方的思念和誘惑;若你不懂,看它不過是大自然植物界生生滅滅的一次輪回。因山茶的品性,與人本身自有一番契合,意識不意識,它都在發(fā)生,所以匆匆時光把生活碾成難以拼接的碎影,然而那一道山茶竟然能夠慰藉你在碌碌塵世受傷的心靈,讓人復歸嬰兒,忘掉憂患,快樂如初! 作者簡介:王興舟,筆名東坡石,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散文詩學會理事、安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客座教授。已出版有詩集《月舟集》,散文集《貯云集》《那時花開》《太行風土小記》《夢里 有幾朵花兒在開》等專著。2021-10-25
-
山河已無恙 吾輩當自強——安陽宗村小學組織學生觀看《長津湖》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最喜歡的顏色,是中國紅! 最耀眼的星星,是五星紅旗的光芒! 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讓更多和平年代的孩子了解歷史才能更愛我們的國家,如何上好愛國這節(jié)課,一直是宗村小學研究的課題。在今年建黨100周年、建國72周年之際,我們通過聽歷史、看歷史、帶孩子們一起走進《長津湖》,去了解在崢嶸歲月里,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輩們。利用歷史事件,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用歷史人物的事跡,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學生的愛國主義觀念,播下紅色的種子,讓星星之火傳承、燎原。 聽歷史 楊老師帶你了解抗美援朝 10月14日下午,安陽市宗村小學組織五六年級的234名少先隊員和黨員老師們齊聚階梯教室,聽楊文英老師講述抗美援朝那段難忘的歷史。1950年6月,朝鮮內戰(zhàn)爆發(fā),美國政府糾集“聯(lián)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并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此后,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并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領土安全。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奉命開赴朝鮮戰(zhàn)場,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zhàn),戰(zhàn)場是物質的較量,更是意志的拼搏。在國內的軍事物資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愿軍展現(xiàn)出來的是鋼鐵般的戰(zhàn)爭意志,是他們的大無畏精神支撐著戰(zhàn)爭的全局。戰(zhàn)爭歷時7個多月,中國人民志愿軍牢牢地把戰(zhàn)線穩(wěn)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qū)。在這場戰(zhàn)爭中,志愿軍中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英雄人物,他們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F(xiàn)場的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故事,聽得熱血沸騰。 看歷史 《長津湖》帶你看看戰(zhàn)爭的殘酷 10月15日上午,安陽市宗村小學五六年級少先隊員和黨員們帶著崇高的敬意走進電影院,走進戰(zhàn)火紛飛的《長津湖》戰(zhàn)場,走近一段平凡人的英雄故事,走近一段永遠讓人難以忘懷的歷史。影片《長津湖》以抗美援朝時長津湖戰(zhàn)役為背景展開,全程176分鐘,中國人民志愿軍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精神讓同學們?yōu)橹钌畹卣鸷场? 在觀影過程中,同學們打開提前準備的凍土豆,和戰(zhàn)士們一起體驗朝鮮戰(zhàn)場艱苦的歲月。 “唯有緬懷先烈,才能讓民族的脊梁更挺拔;唯有銘記歷史,才能讓前行的腳步更堅毅?!痹陔娪敖Y束時,少先隊員們全體起立,向革命先烈們敬禮,齊唱《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在“雄赳赳、氣昂昂”氣勢雄壯的歌聲中,少先隊員們集體呼號: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yè)而奮斗!鏗鏘有力的聲音讓我們看到了祖國的明天,感受到了新一代的力量。 回首近代的中國,飽經涂炭與磨難,面對苦難和侵犯,中華民族沒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奮起抗爭,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進行了一場場氣壯山河的斗爭,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詩?!拔ㄓ芯拺严攘?,才能讓民族的脊梁更挺拔;唯有銘記歷史,才能讓前行的腳步更堅毅?!? 寫未來 紅旗下的少年書寫觀后的感受 我們的祖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為國爭光是我們的使命,護國愛家是我們的職責!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借助《長津湖》,安陽市宗村小學將這節(jié)愛國課用多維方式展現(xiàn)給孩子們,相信宗小學子不忘歷史,能夠以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悲憤氣概,樹立起“錦繡河山好收拾”的主人翁意識,肩負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任,帶著感恩,銘記歷史繼續(xù)前行,滿懷敢于擔當、勇于奮斗的氣概,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奮斗?。ㄋ捂骆拢?2024-08-30
-
采桑子 ? 重陽 || 李福云重陽節(jié)里秋風語 蘆絮飄飄 殘荷憔憔 一葉孤舟仙霧漂 云丘山頂云天廓 鴻雁南消 鷗鷺嬌嬌 菊酒飄香伊寂寥 (詞林正韻) 作者簡介 李福云,筆名超然。山西省新絳縣人。公務員、運城市作協(xié)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中國現(xiàn)代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鄉(xiāng)村文化帶頭人、《絳州文學》主編,中國現(xiàn)代作家協(xié)會南國文學社主編、西散《南國紅豆詩刊》顧問、《嫩江文學》顧問。曾在《山西日報》《山西青年報》《山西經濟日報》《中國現(xiàn)代文化報》《運城晚報》《儷人?西部散文選刊》《作家文學》《河東文學》《黃河文藝》《南國紅豆詩刊》《西散南國文學》《氣象人生》《作家新干線》《赤土嶺文藝》《天涯詩刊》等報刊、文學期刊、平臺媒體發(fā)表詩文,多篇詩文《被讀書教育網》錄用。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