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留與子孫耕》作者房國東媒體采訪風采
更新時間:2021-05-13 關注:157
《心田留與子孫耕》作者房國東媒體采訪風采
——答電臺編輯巨炎老師采訪稿
一、 您是在什么情況下創(chuàng)作《心田留與子孫耕》的?背后有哪些難忘的故事?
我寫這部家訓,大體有三方面原因:
1、從國家層面考慮,我對改革開放以來經(jīng)濟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十分認可,但是,一度的世風日下,媒體濫象,反映了社會價值觀的迷失,公眾道德的滑坡!讓我焦慮。特別是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在《1999·不戰(zhàn)而勝》這本書最后一章提到這樣的話:當有一天,遙遠古老的中國,他們的年輕人,不再相信他們的歷史傳統(tǒng)和民族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是我們美國人不戰(zhàn)而勝的時候!
國人無論誰看了這句話能不警醒、焦慮嗎?
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一度曾經(jīng)破壞或忽略了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陝觼y’一結束,改革開放了,‘一切向錢看’的價值觀一度流行。是否可以說,約有兩代人是在‘被忽略了’傳統(tǒng)文化的氛圍中長大的,大部分人對傳統(tǒng)文化知之甚少。結果是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的精神內核被銷蝕,使這種文化的傳承出現(xiàn)“斷層”,導致國人價值觀混亂,道德頹敗,甚至世風日下。要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首先要實現(xiàn)優(yōu)秀文化的復興!丟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就是丟掉中華民族的根??!
拯世救俗,與不良社會風氣抗爭,是人民的期待!我是黨員,感到應該為民族的未來發(fā)一點聲音,為捍衛(wèi)道德高地盡一己之力!于是,從內心有一種要吶喊一聲的潛意識。
特別是看到社會上個別年輕人的極端劣行,我深感痛心!有一些極端案例,大學生殺同寢室校友、自殺跳樓,孩子打罵爹媽,甚至殺自己的母親,也有青年人騎在烈士塑像頭上拍照的,凡此等等,你不痛心嗎?我們的孩子怎么了?這是教育的失誤!是社會不良風氣熏染的結果?。∏f萬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良好的教養(yǎng),卻又苦于教子無方。誰來解這個難題?盡管我沒這個能力,但我有這個沖動!我想了,起碼我要先讓我的孫子懂得做人的道理。如果給他留下我的經(jīng)驗和教訓,讓他在人生路上,少走彎路,不是比留金錢更有意義嘛!這是我一定要給孫子留下‘私房話’的初始原因。
2、從對孫子的感情層面,我希望孫子做個好人。為人父母或爺爺奶奶,哪有不愛孩子的呢?可是,怎么愛?是全社會都面臨的大課題。如今的(有些)孩子怎么了?——聰明,卻缺少智慧;有熱情,卻缺失責任;好憧憬,卻缺乏理想;早熟,卻表現(xiàn)幼稚;承沐著愛的奢侈,卻又對愛的施舍表現(xiàn)吝嗇;享受著人類文明的成果,卻又不懂感恩。孩子本是一張純凈的白紙,染成什么顏色,其實主要責任在家庭、學校和社會。我們該怎么教育孩子?僅僅給孩子留下金錢、豪宅、名車就夠了嗎?明朝朱之渝在《雜著·教子》篇中說:“ 先賢有云‘遺子黃金滿籝,不如教子一經(jīng),’今人但思積金以遺子孫,所見亦淺矣?!?
我讀了這句話頗有感觸。我沒有錢留給自己的孫子,但是,我可以把我60年的人生感悟留給孫子,或許對他的成長有借鑒價值。為了關心孫子的成長,我讀了一些古人的家訓,可是由于年代、背景、語言風格的差異,我這個愛好古文的人讀起來都很費勁,不要說孩子們了。古人家訓雖多,但推廣起來很難。我感到,應當用最通俗、最直白、最親近的語言寫一部現(xiàn)代版的家訓,讓孩子愛看,能看懂,能相信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才決定寫一部最通俗的家訓。
3、從我個人層面考慮,我覺得也有必要留下點東西。我退休后,回首人生,有許多新感悟,感到每個人可能都是‘活明白了’,又什么都晚了。輩輩‘悔之晚矣’,周而復始,好像是人類面臨的一種‘怪圈’。我覺得這種對人生的感悟,對社會有普遍借鑒意義,有普世價值,應該是人類的一種精神財富,有必要寫下來。
特別是,習近平主席強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提出要大力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聽了感到非常振奮!這是實現(xiàn)民族振興的治本之策??!我給孫子寫‘家訓’,就是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豐厚滋養(yǎng),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其中。也叫盡一點社會責任吧!
許多讀者認為我的‘家訓’是對習主席號召最具體的響應!——我特喜歡這個評價!
二、 為什么一口氣18天完成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過程中遇到哪些困惑?怎么能做到思如泉
涌?
為什么18天完成?就是因為有一種緊迫感。2009年春節(jié),我看到我的一位同事40多歲就腦血栓,走路說話都困難了,我很受刺激——我想,我60歲了,我的孫子才兩歲,等他長大我有一肚子話要跟他說,可是,將來上帝會給我這個機會嗎?如果哪天我就說不出話,我豈不萬分遺憾!我有了從沒有過的緊迫感。于是,決定寫“遺囑”,并且立即行動。過了正月十五,孩子們都工作去了,我就開始寫家訓,好像小孫子就在身旁聽我講,滿肚子的話噴涌而出。而且,越寫越有緊迫感,怕說了半截話,自己就沒機會說怎么辦!于是,上午一篇,下午一篇,就這樣連續(xù)半個多月,寫了這部家訓。正如朋友評價我是“萬千希望無限愛,殫精瀝血饋后人”,沒有深深的愛,我是寫不出來的。當然,也是與我多年愛好文學寫作分不開的。我從當生產隊社員的時候,就喜歡看書,看到好句子就要記下來,一邊鏟地,一邊在心里默誦、揣摩,想不到慢慢熟化于心。當要給孫子寫‘遺囑’的時候,往日的這些積累一下子激活了!一肚子的話,恨不得傾囊倒出,想停都停不下來呀!
創(chuàng)作中遇到哪些困難?可以說基本沒有,自己也沒有刻意要寫成一本書,沒有布局謀篇方面的壓力,就是怎么想這么說。也談不上什么思如泉涌,就是結合自己60多年的經(jīng)驗教訓,覺得該告訴孫子什么就寫什么。只是憑以往的記憶,覺得古人哪個觀點正好可以拿來做佐證時,一時怕記不準,翻翻書籍求證一下。
三、 為什么會寫成現(xiàn)在這樣?有哪些特點?
我當時18天寫完,就作為“遺囑”收起來了,準備孫子長大后給他看。也沒想到要出一部書的事。畢竟是給自己孫子一個人看的‘私房話’,而且都是真話,是不是適合發(fā)表,我拿不準。是我妹妹偶然發(fā)現(xiàn)我寫給孫子的‘遺囑’,她說太有普世意義了,鼓勵我一定要印出來,給親友們的孩子看。于是我自費印了1000冊,僅在親友之間傳播。后來,因為索書的人越來越多,又自費印了第二個1000冊,滿足全國各地的索要。
這些讀者的反饋讓我興奮,但也讓我感到一種壓力,覺得不能這么輕率面世。一定要打造一部能經(jīng)受讀者和時間檢驗的精品,才不辜負時代的使命,無愧讀者的厚愛。不能做到最好,也要力求更好!于是,又印第三個1000冊,廣泛征求意見。
讓我很感動的是,許多朋友給我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見。如江蘇無錫的嚴琪坤先生,我的每個版本他都認真讀過,一次信里給我提出20多條意見,包括哪里錯了一個標點都細心指出來,我非常感激。如龍江縣作家協(xié)會主席陳雪梅,提出修改意見,包括目錄排序都提出建議。郵電局退休的老書記王惠英同志,已近耄耋之年,看了我的書,竟然針對書中三十六篇文章,對應著寫了三十六首詩,還打印出來訂成小冊子送給我,表示肯定和褒揚。龍江縣委宣傳部退休的老部長趙鐵勝先生,七十八歲高齡了,看到我的書,四處奔走,在朋友圈里積極推薦,曾在社區(qū)、學校、醫(yī)院、作家朋友圈,為我舉辦過三次《心田留與子孫耕》一書的專題讀書、研討會。包括家鄉(xiāng)的報社、電臺、電視臺,也多次采訪、報道過我,給我很多鼓勵。
使我深深感覺到,這些都是對我的信任、關心和支持!這已經(jīng)不是我個人在努力錘煉一本書,而是作為一項社會工程,寄托著全社會的關愛和期待!我必須打造一部能經(jīng)受讀者和時間檢驗的精品,才不辜負時代的使命,無愧讀者的厚愛。
于是,我虛心又有主見地汲取大家意見,又用六年時間,憚精瀝血,反復精雕細琢。于2015年3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全國發(fā)行。可以說,我的書飽含了諸多讀者的心血和智慧,我愿意借助這個機會向他們表達我的敬意和謝忱!”
2015年和2016年我曾經(jīng)走過二十幾個城市,就是想趁自己還能走動,專程登門向這些曾經(jīng)給我?guī)椭呐笥颜f一聲:謝謝!
去年5月7日,在北京以‘弘揚家庭文化 傳承民族血脈’為主題的《心田留與子孫耕》研討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心田留與子孫耕》語言樸實,感情真摯,內容精粹,是一部砥礪青少年成長成才的優(yōu)秀教育讀物。
去年6月,在北京召開的由中華文化傳承與發(fā)展促進會等部門組織的“第三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展高峰論壇”上,《心田留與子孫耕》被評為中國傳承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成果金獎!
至于這本書有什么特點,可以先看看讀者的評價。
中國教育學會家教委員會副理事長、東北師大家庭與學校合作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趙剛
教授認為——
這是“一部極具教育價值的當代家訓”,其生命意義與活力在于給許多愛而無方、教
而無術的家長提供了一部可讀、可親、可近的優(yōu)秀家庭教育讀物;對許多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不乏是一部指導人生方向的寶典。這部書得以面世,無疑對豐富家文化寶庫,對推動家庭教育,有積極意義。
·江蘇無錫退休干部嚴琪坤說——
在這部著作中,先生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對古今中外至理名言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詮釋,對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道德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并融入了現(xiàn)代科學創(chuàng)新理念,從怎樣把握青春、怎樣交友,如何塑造人格、如何提高素養(yǎng),以及與人合作、崇尚節(jié)儉、婚姻家庭……等諸多方面,以三十六個篇章對兒孫提出了一系列人生處世的建議,實在是一部難得的家庭子女教育的好教材,對于引導年輕一代健康成長具有獨特的指導意義,其價值堪比華氏的《十勸書》。這部家書,值得有關部門作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教材組織發(fā)行。
·河南的一位編輯羅文說——
先生把個人幾十年的人生經(jīng)驗、感悟寫下來,成為了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梢哉f是一部現(xiàn)代人生寶典,必將產生深遠的社會影響。
我個人認為,作者本身的文學鑒賞力決定著自己作品的品位。我自己愛好讀書和寫作五十多年,特別是在文化館的八年里,曾惡補過文藝戲劇理論,主抓業(yè)務,審稿編刊,審定文藝節(jié)目等,得到一些鍛煉,自信還是有一定文學鑒賞力的。自己的東西寫出來后,站在‘讀者’的角度,無數(shù)次做過審視、推敲。
我敢說,我的書起碼有四點可以肯定:
一是真情,爺孫大愛、至深感情力透紙背;
二是真話,言由衷發(fā),觀點真實,沒有套話空話;
三是真實,爺爺囑孫,現(xiàn)身說法,親切可信;
四是真切,條分縷析說理比較透徹。
我自信,我給孫孫留下的“家訓”,每個字都浸入我的真情,每個觀點都是我對人生最真切的感悟,句句是我血管里汩汩流出的血······
2017年末,他的家鄉(xiāng)齊齊哈爾市在第三屆文藝獎評中,授予他“文藝突出貢獻獎”。而且,齊齊哈爾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通過文件形式,以“學生家長共讀一本書”為主題,向全市推薦,希望這部書能走進千家萬戶······。
寫這本家訓,算是‘無意插柳柳成蔭’吧!五十多年前我從當生產隊社員的時候,就喜歡看書,看到好句子就要記下來,一邊鏟地,一邊在心里默誦、揣摩,慢慢熟化于心。讀書的習慣伴隨我至今。當要給孫子留‘遺囑’的時候,往日的這些積累一下子激活了!一肚子的話,恨不得傾囊倒出!——如今,如果拙作能造福后世,也算聊慰此生啦!
四、 為什么會產生如此強烈社會影響?
在我自費印了第一版后,一個在某市實驗中學讀書的孩子得到一本,竟然在全班爭相傳抄,有一個孩子把書借回家,想讓媽媽把全書復印下來。有一位離異后的農村婦女,說如果她能早看到這本書,或許不會離婚,竟找到前夫要了一萬元錢,讓她的老師轉給作者,希望多印一些惠及更多的人。齊齊哈爾中醫(yī)院著名骨科專家譚紅軍看到這本書,竟給全科同志每人送一本,期望有助提升他們的品格,并且讓每個同志都寫了讀后感。
正式出版后,黑龍江移動公司一次從出版社郵購360本,給青年團員看。林甸縣教師進修校一次要了200本,塔河中小學要了300本,阜新銀行要200本······,還有鄂爾多斯、東莞、深圳、杭州、山海關等地,也都批量索要這部書,或作為禮物贈送朋友,或作為職工培訓讀本用。
·原宣傳部長趙鐵勝先生在《鶴城晚報》撰文——
房國東同志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寫出最痛徹的人生體驗——《心田留與子孫耕》,用這部豐厚的精神財富養(yǎng)育連綿的子孫,實在是難能可貴。它是部閃爍著核心價值觀光芒的新作,是關心下一代最現(xiàn)實的一部教科書。文章語言樸實無華,率真自然,字句如珠,文字像游魚一樣自由游弋,使人讀起來如沐春風、似飲甘泉一樣酣暢。
讀者這樣評價,社會有這樣的反響!可能有這樣的原因吧:
1、順應了時代的呼喚。
《心田留與子孫耕》之所以引起如此關注,是因為它順應了時代的呼喚!
習近平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倍覍懙恼羌彝ソ逃膬热荨?
習主席強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他在北大師生紀念‘12.9’學生抗日愛國運動79周年座談會上講到:‘中華文明綿延數(shù)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曋飨匾暲^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是實現(xiàn)民族振興的治本之策,我在《心田留與子孫耕》里,我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豐厚滋養(yǎng),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當前社會實際相結合,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貼近百姓,細化到家庭,可算是對習主席號召最具體的響應吧!”
中央兩辦《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強調要“善于從中華文化資源寶庫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汲取養(yǎng)分,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有益思想、藝術價值與時代特點和要求相結合,運用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進行當代表達,推出一大批底蘊深厚、涵育人心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
《心田留與子孫耕》無疑就是一部把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融入生活細節(jié)、可以涵育人心的作品!是踐行習近平主席關于關心下一代、注重家風建設,傳承、普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具體“抓手”。
2、迎合了家庭教育的需求,也是提示個人修養(yǎng)的人生教科書。
中國的當務之急,是教育父母,提示家長的素質。而我這部家訓,是既適合孩子看,也適合家長看,許多家長都跟孩子一起看,認為非常受益。
·《父母課堂》的編輯在給作者的信中說——
這些雋永如流水一般的文字,無時無刻不向我們昭示著人生智慧,讓每一個讀過它的人受益匪淺。我相信它會像燈塔一樣為許多年輕人指明人生的方向。
3、自認為有一定文學價值,有普世意義。
·國務院參事忽培元同志在《心田留與子孫耕》作品研討會上說——
嚴格說,這既是一部大散文,也是一個大傳記,是一個人從心靈里流淌出來的充滿鈣質和維生素的一種能養(yǎng)人的書,能育人的書,這是一部人生教科書!
·老一輩攝影家、前新華社資深記者楊寶坤先生在寫給作者的信里說——
望教育、出版界能重視起先生這部書,愿先生的書早日走進千家萬戶,則我們的家庭、國家、甚至世界,和諧萬事興的美夢一定能實現(xiàn)。
至于文采,行文中我力求文思若平原牧馬,散而有束;筆勢效高山瀉瀑,暢而能達;語言求真水無香,俗而見真。我對古訓“文章極處無奇巧”感悟深刻。
五、 今后寫作計劃?
如果身體狀況允許,準備再編一本自己的文集,對自己幾十年文學夢,做個小結。
-
上一篇:新時代杰出文學藝術家——石英
-
·張桂珍||我眼里的美女企業(yè)家2024-12-16
-
·民建會員勝桂紅:殷商文化的傳承者與奉獻者2024-12-16
-
·江北水城綠色新篇章:華越酵素種植大使李秀芳夫婦的領航之旅2024-12-16
-
·守信立身,誠信商人踐諾償還巨額債務——記“濟南好人”段振寶2025-02-03
-
·李治飛:信息技術逐夢者,社會責任踐行者2025-01-19
-
·王國明律師:法律征途上的無畏行者2024-12-16
-
·牛海波|道德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用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2024-12-16
-
·黨員先鋒翟進德:責任擔當 砥礪前行2024-12-16
-
·情系民生的擔當楷?!浫珖谑畬玫赖陆逃侣勅宋?張國民2024-12-16
-
·安陽李建學:把孝心變成孝行的人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