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真实乱对白|亚洲一级无码岛国在线|性色av无码无在线观看|九九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丝袜|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电影|亚洲一二三区在线观看未删减|国产精品久久AV无码一区二区

歡迎訪問315消費文化網-中大視界文化傳媒產業(yè)(北京)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歡迎訪問315消費文化網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首頁 > 特別推薦

劉瑞敏:西散南國文學社副主編

更新時間:2020-07-07 關注:62

劉瑞敏,男,中共黨員。1956年6月出生。天津市薊州區(qū)人。中央黨校在職本科學歷,曾在齊魯石化公司勝利煉油廠黨委辦公室,勞動服務

劉瑞敏:西散南國文學社副主編

劉瑞敏:西散南國文學社副主編

劉瑞敏:西散南國文學社副主編


劉瑞敏,,中共黨員。19566月出生。天津市薊州區(qū)人。中央黨校在職本科學歷,曾在齊魯石化公司勝利煉油廠黨委辦公室,勞動服務公司。齊魯石化公司廈門.深圳辦事處等單位任秘書,經理,主任等職務。

作品表演唱《老頭老婆逛峱山》《四德花開咱村鎮(zhèn)》獲青州市群眾文藝匯演創(chuàng)作演出二等獎?,F代呂劇《勸爹》獲中國(臨淄)齊文化藝術節(jié)文藝創(chuàng)作二等獎。散文《天眼》獲南國散文征文一等獎,散文《恍如隔世》獲臨淄國慶征文三等獎,詩朗誦《游子回家》獲澳門回歸二十周年征文一等獎,并獲“中華文化傳播者”榮譽證書,長篇小說《齊韻油魂》(47萬字)2019年出版。《一位值得懷念的老人》(散文)《永恒的紀念》(詩文)等在《齊魯石化報》《金夕陽》刊物登載。在辦公室期間所寫企業(yè)管理方面的文章在部級刊物發(fā)表。

作品賞析



墳前多立了一座碑

文?/劉瑞敏


退休后,伺候“走”了多年疾病纏身的老伴,我便迫不及待的趕赴山東,看望了闊別五十多年一直沒有機會見面的童年玩伴、發(fā)小的哥們。

當兩人見面的那一時刻,真的讓人感覺到歲月如梭光陰似箭??!一晃五十多年過去了,當年兩小無猜的懵懂少年轉眼間已經變成了歷經滄桑兩鬢斑白的老者了。想當年我們一塊住的那個居民大院有三十多戶人家,和我倆一般大的有十幾個玩伴,而我倆是玩得最好的哥們了。此次見面要不是事先有了準確的手機號我倆說啥也不敢相認?。?

我向他介紹了他去了山東我的一些情況之后,便急切的問起了他的情況,我這才知道他已經是局級干部了,半年前剛從所在單位黨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我真是又慚愧又驚喜,慚愧的是自己沒有什么作為,還是個普通工人,驚喜的是沒想到這哥們兒進步的如此之快,我面帶羞澀的說:“真沒想到你當了這么大的官兒,大院出來工作的那些人數你官兒最大了?!?

他淡淡一笑,轉而鼓勵我說:“你也不錯啊,培養(yǎng)了那么多徒弟,有的還成為了技師,為國家的貢獻也不小??!”我又環(huán)視了他住的房子和室內的裝修說:“可是你住的房子也太一般了,還不如我這個普通工人住的好呢!”

“是,你說的沒錯,我住的和我們單位的職工相比也是一般水平,你是知道的,國家有規(guī)定,干部住房、待遇不能超標,超了就是犯錯誤?!?span>

我心里一怔,難怪他進步的這么快,原來思想覺悟這么高,對自己要求如此嚴格??纯瓷鐣夏敲炊嗟娜水斄烁刹渴掷镉袡嗔酥螅烷_始為自己為家族大撈好處,換住房、安排子女親屬、甚至出國幾乎都司空見慣了,而這哥們還是原汁原味保持不變。我半開玩笑的說:“老兄啊,現在像你這樣的干部真是太少了,我要是你的上級啊,還得繼續(xù)提拔重用!”

他哈哈大笑:“看你說的,還是好的多,就拿我們單位來說吧,從開始建廠創(chuàng)業(yè)一直到現在,五十多年來歷屆領導班子,都自覺以第一任黨委老書記為榜樣,發(fā)揚當年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所以五十多年來我們單位沒有一例腐敗案件發(fā)生,職工也沒有一個下崗和上訪的。老書記就像一面鏡子始終照著我們,信仰不丟失,思想不跑偏,這也是我們全廠干部職工引以為自豪的?!?span>

“哦——”聽了他的話,我心想,原來他們不但基礎打得好,而且眼前始終學有榜樣,難怪呀!再想想我所在的單位先后有兩個副職都因為腐敗判了刑。于是我懷著疑惑的心理問他:“老書記有什么過人之處,讓你們這么崇拜敬仰,這么多年了始終以他為榜樣?”

“當然有了!”他立刻眼前一亮來了精神,向我侃侃而談講起了他到山東的一些情況——

“一九六七年四月,母親領著我和弟弟跟著去撫順接家屬的負責同志,經過兩天一夜的顛簸,終于來到了山東膠濟線上的一個小站下了火車,由于暫時還沒有住處,我們這些人只好住進了火車站旁邊的一個小旅館。

一個星期后,我家被安排在了一個村莊的老鄉(xiāng)家里,雖然房屋破舊沒電沒水生活極其不方便,但總算是見到了一年前就來這里的父親,一家人總算團聚了,從父母的嘮嗑中我才知道,距村十幾里遠的西山正在進行著一場國家秘密的重點工程萬人大會戰(zhàn)。

和我家一起安排在同一個村的還有十幾戶,家里也都有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孩子,我們這些小伙伴一見面就自然熟了。由于一時還上不了學,我們只好每天不是下河撈魚摸蝦,就是撲蝴蝶捉螞蚱,要么就是無聊的玩藏貓貓。

有時我們還一起到工地看熱鬧:那高高的起吊抱桿和頂端迎風飄揚的紅旗;那手握紅、綠、黃彩旗嘴里的哨子吹得‘嘟嘟’直響的指揮吊裝的叔叔;那‘隆隆’的機器轟鳴聲;那一排排擺在路邊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設備;還有參加會戰(zhàn)的解放軍、工人、民工叔叔阿姨們干得汗流浹背的身影,都深深吸引著我們的眼球,越看越著迷,遠看越激動不已熱血沸騰,都暗自下決心,長大了也要像他們那樣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過了一段時間,我們開始上學了,說是叫職工子弟學校,實際上就兩棟平房,幾十個不同年齡的學生,沒有課本,每人發(fā)一本紅皮的《毛主席語錄》先學著。

又過了一段時間,有關工地的一些情況我們知道的多了一些,原來這個秘密的會戰(zhàn)工程是勝利油田的配套工程,當時是我們國家最先進的一套石油煉制生產裝置,稱為‘聯(lián)合裝置’。勝利油田是我國繼大慶油田開發(fā)之后的又一個大油田,當時對外也是保密的,稱‘九·二三廠’。

會戰(zhàn)工地的地名當地老鄉(xiāng)叫桃花峪,聽起來這名字倒是挺浪漫的,可實際連一棵桃樹也沒有,就更談不上什么桃了花了,那‘峪’其實就是一個大深溝,溝深足有三、四十米,溝兩邊裸露著呲牙咧嘴的大石頭,從石頭縫里鉆出來的荊棘雜草足有一人多高,抬眼望去嚇死人了。

會戰(zhàn)工地在大溝東邊一片較為平展的地面上,這是由雨水從西山沖刷下來的泥土經若干年的沉積而形成的,原先是一片墳塋,會戰(zhàn)以后變成了不分晝夜一片繁忙的會戰(zhàn)工地。運送各種設備的汽車、馬車、人力板車來來往往穿梭在工地的土路上,晴天一片塵,雨天一片泥,會戰(zhàn)環(huán)境十分艱苦。

聯(lián)合裝置是會戰(zhàn)工地的心臟,四周用鐵絲網攔著,門口有解放軍戰(zhàn)士持槍站崗,進出人員的胸前都佩戴著標牌,解放軍認牌不認人,不管是誰沒牌一律拒之門外。在不遠處的山坡下,也就是小學校的操場上齊刷刷擺著一排大炮,炮口直對聯(lián)合裝置上空。

聽父親講,開工典禮那天石油部長親自剪彩、講話,指揮部五位指揮的經歷也都不凡,他們都是解放前從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上打殺出來的,解放后又分別參加了南京、大連、蘭州、克拉瑪依、撫順這幾個國家老石油基地的建設,現在國家又把他們調來領導這里的石油大會戰(zhàn)了。

可是好景不長,不久‘文革’運動就波及到了會戰(zhàn)工地,老干部們都被造反派打倒奪權遭批斗,名曰‘觸及靈魂’。白天除了干活還要隨時接受批斗,工地的大喇叭經常傳來‘某某某馬上到某某單位接受革命群眾的批判!’的喊聲,晚上還得寫交代材料。

一次,我們幾個同學放學路過工地,正趕上一個單位開批斗會,只見一個看上去四十左右歲身材高大的中年人,頭上戴著一個紙糊的一米多高的錐型大高帽,站在一個一米多高的長條板凳上接受批斗,花白的頭發(fā)從高帽里凌亂的露出來,脖子上掛著一個一直耷拉到地面的大牌子,上寫著:死不悔改的走資派某某某,名字上還打著粗粗的大紅叉。那人全身都被汗水濕透了,臟兮兮的工裝緊貼在后背上,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頭上像雨滴似的掉在地上,腰是彎彎的,高大消瘦的身軀看上去就像是熱鍋里蒸煮的一只大蝦。

我們都驚愕了,我心里一陣酸楚。

一個造反派質問道:‘你老實交代,為什么不愿在中南海工作了,非要下去到地方?那中南海是毛主席工作的地方,你不愿意在那,這就足以說明你對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不忠不愛,你說,是不是?’

那人沉思了片刻語氣虛弱地回答:‘一九五八年,我當時在國務院秘書局工作,國家號召大干工業(yè),尤其石油工業(yè)當時很落后,我覺得自己還年輕,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到國家最需要最艱苦的地方去,于是我就寫了申請,不久,石油部就調我到新疆石油管理局擔任了副局長兼克拉瑪依煉油廠廠長……

‘老家伙,你不老實交代,還往自己的臉上貼金?!旆磁蓪λ幕卮痫@然十分不滿,還沒等說完就一腳踢了過去。

只聽‘撲通’一聲,那人從板凳上栽了下來,一股鮮血從嘴角鼻孔流了出來,當時就不省人事了,躺在地上全身縮成了一團,血水、汗水沁濕了身邊的地面。

緊接著有人帶頭喊起了口號:‘打倒死不改悔的走資派!不老實交代就叫他滅亡’……

晚上我跟父親講了白天所看到的一切,只見父親的表情特別憂郁,半晌才壓低了語氣說:‘他可是個大好人??!你媽她們的臨時工就是他給安排的,要不是他,你媽她們這些家屬早就餓死幾個了,哪還會有今天啊,唉——?!f完父親長長嘆了口氣就再也不言語了。后來又從父親那里知道,那人就是會戰(zhàn)指揮部的黨委書記兼總指揮.那次批斗雖然保住了性命,可是他的腰卻從此再也直不起來了,右腿也殘疾了,走路一瘸一瘸的。

不久,毛主席發(fā)出了‘要文斗,不要武斗?!淖罡咧甘?,這種狀況很快就被糾正了,大批老干部‘解放’了又回到了領導崗位。老書記在軍管會的支持下,又重新主持了會戰(zhàn)指揮部的工作并迅速恢復了正常,工程建設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 一座座煉塔拔地矗立;一條條管線縱橫交錯;一個個油罐整齊排列;主控室表盤上的各種儀表燈光閃閃,像一只只亮晶晶的眼睛,緊盯著生產裝置的各個重要部位,儀表紙上畫出的一道道紅線,向操作員們匯報著裝置的運轉情況。操作員門聚精會神的記錄下一臺臺儀表顯示的運行數字......經過全體會戰(zhàn)干部、工程技術人員、解放軍、工人、民工、家屬等一萬多人的艱苦奮斗,中國第一套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石油煉制裝置建成了!生產出的汽、煤、柴、航空等各種油品,及時地緩解了當時華東地區(qū)乃至全國能源緊張的狀況,有力地支援了國防建設。

一年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國外宣告了這一震驚世界的消息!

會戰(zhàn)雖然結束了,可是在會戰(zhàn)職工們的心里,還有一個大喜和感激之情始終讓他們久久不能平靜,指揮部不僅給沒戶口的家屬們落了戶口,而且還把她們轉成了集體企業(yè)的正式職工。讓家屬們從一個連戶口都沒有的“盲流”(是社會上對沒有戶口人的蔑稱),端上了‘鐵飯碗’,成為有正式工作的職工。在當時來說這一身份的轉變該是多么的艱難不易??!”

“可不是嘛,在那個年代,戶口就是命根子啊,沒有戶口就沒有飯吃,就連有戶口的城市人,吃飯都是靠國家按定量供應口糧。哪像現在,到處都是飯店?!蔽揖劬珪竦穆犞鐐兡莿忧榈慕榻B,實在激動得忍不住時會插上一兩句。

哥們喝了幾口茶水繼續(xù)說:“老書記身為指揮部黨委書記、總指揮,面對當時的狀況萬分焦急,在指揮部開會時多次提出這個問題進行討論,最后決定,先為這些家屬在工地安排一個臨時工作,按照民工對待,每天工資1.25元,有了這個錢就可以先到集市上買點高價糧食,首先解決基本溫飽問題,然后再從長計議。

就在安排完了家屬臨時工作不久,造反派奪權了,為這事挨批斗的時候,造反派還專門為老書記捏造了一大罪狀,說他反對學大慶,大慶當年會戰(zhàn)時提出的口號是‘先生產后生活’,而他卻先考慮職工家屬們的生活問題,與大慶的口號相反,學大慶是毛主席號召的,那不就等于是反對毛主席嗎?從此,再也沒有人敢碰‘家屬問題’了,可是這件事卻一直裝在老書記的心里。”

“造反派那些人后來也沒得好。”我氣的忍不住插了一句。

他繼續(xù)說:“是啊!這就叫害人如害己。老書記‘解放’后重新主持工作,在一次指揮部會議上又一次提出了這個問題,他說:‘我的想法是,在現有臨時工的基礎上再給家屬們成立一個集體企業(yè),最終讓她們成為這個企業(yè)的正式職工,端上‘鐵飯碗’?!谲姽贂闹С窒?span>,老書記拖著殘疾的病體,帶領指揮部一班人,一手抓安全生產,一手抓職工生活,并親自跑省、市、區(qū)地方各有關部門。經過一年多方面的努力,最終為家屬們成立了一個區(qū)級集體企業(yè)——‘三八’綜合服務公司。人們習慣簡稱‘三八公司’,將工廠的職工食堂、托幼、綠化、環(huán)衛(wèi)、居委會及部分生產輔助性的工作統(tǒng)攬起來,交給‘三八公司’干,家屬們不但發(fā)揮了‘半邊天’的作用,而且從此端上了‘鐵飯碗’。

還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季,一天我父親下班還沒進門就大聲喊:‘大喜,真是大喜呀!’當我父親進了屋,從懷里掏出來那大紅色的里面有我們全家名字的戶口本時,我們全家人高興得簡直都無法形容了,真是比過年還興奮,我母親激動的“嗚嗚”直哭。在這之前我母親和我及弟弟是沒有戶口的,更談不上戶口本了,全家四口人就只有我父親一個人有戶口,戶口本上就只有我父親一個人的名字。那天晚上,所有落了戶口的職工家庭都燈火通明,有的還放起了鞭炮慶祝。

我被他繪聲繪色的講述深深地吸引了,默默地聽著……

停了一會,他又說道:“一轉眼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隨著我國石油化工工業(yè)的發(fā)展,當年的聯(lián)合裝置已擴展成為如今全國五大石油煉化基地之一的大型國企了,現在操作掌控裝置的已經是當年會戰(zhàn)老人們的孫子輩了,像我們這些第二代的工人現在都已經退休了。

如今那些會戰(zhàn)的老人們有的已經駕鶴仙逝,健在的年齡最小的也都八十有余了。在他們的腦海里許許多多的往事都早已淡忘,有些如過眼煙云,但是,唯有那年月的那場會戰(zhàn),卻始終在他們的記憶里揮之不去歷歷在目,每每道來都侃侃而談,當然聊得最多的就是老書記了。

老書記去世后,職工、家屬們自發(fā)的在他的墳前多立了一座碑。并且規(guī)定每年清明節(jié)都要為老書記掃墓,以報答他對職工家屬們的關懷。我母親在彌留之際還喘著粗氣上氣不接下氣的囑咐我,就是忘了不給她掃幕也別忘了給老書記掃,我當時泣不成聲的答應母親:‘忘不了,都忘不了,您就放心吧!’

“老書記沒有親人嗎?”我好奇地問。

“沒有,老書記這輩子結過兩次婚,第一個妻子是部隊的衛(wèi)生員,在淮海戰(zhàn)役中為搶救傷員犧牲了。解放后組織上幫他介紹了一個,可是在那次挨批斗摔成殘疾了以后就沒有生育能力了,所以這輩子到老了一個親人也沒有,老書記就跟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樣,為了國家和老百姓把自己的一切都貢獻了?!?span>

我被老書記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提出來想去墓地為老書記獻花祭拜,他非常贊成。

第二天,我倆來到老書記的墓前,向老書記獻上鮮花又深深地三鞠躬,之后把墳前的兩塊墓碑擦得干干凈凈,我看到第二塊墓碑上面寫著兩排金光閃閃的大字:

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為百姓全心全意永活人間

我雖然沒見過老書記更談不上相識,但是通過這兩行字我仿佛看到了,一個為了新中國第一套先進的石油生產裝置的建成和為了能讓職工家屬們老有所養(yǎng)端上“鐵飯碗”而解決戶口日夜操勞的高大身影。這墓碑絕不是一塊普普通通的幕碑,它是對老書記一生的寫照,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墓碑就是老百姓對老書記口碑的真實寫照和濃縮。

他還告訴我,那些當年落上戶口端上“鐵飯碗”的家屬們,現在每月都能領到4000多元的退休金。已經是老奶奶,老姥姥的她們,每當看到兒女給自己領回來的那一沓子錢的時候,總是眼含熱淚掂量著手里的錢說:“這都是老書記辦得好事!我們這些老婆子就是死了那輩子都感激不盡?。 ?span>

“這是到山東五十多年來讓我最感動的事情,同時也是激勵我不斷努力工作奮發(fā)向上的動力。你說,有這樣的老書記為我們打下的基礎和作出的垂范,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干好工作?”

我頻頻點頭并告訴他,老書記的事跡不僅是你感動的并一直是不斷努力工作要求上進的動力,而且更讓我感動和深受教育,想想自己雖不是領導干部可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啊,由于平時放松學習,看到社會上的陰暗面多陽光的少,以至于思想上積累的負能量多了,正能量少了,導致這么多年來比較消極不求上進。老書記是一面鏡子,一面旗幟。這次讓我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升華。

余下的幾天,他領我登泰山、游曲阜、逛青島……盡管旅游內容豐富多彩,但仍不能沖淡老書記在我腦海中的深刻印記。

我想起了已故著名詩人臧克家老人在《有的人》那首詩里面的吶喊:

有的人活著,

可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可他還活著……



1340108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