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顏濤|人間皆錦繡 妙筆任君裁
更新時間:2021-05-14 關(guān)注:53
人間皆錦繡 妙筆任君裁
——在王興舟新著《夢里,有幾朵花兒在開》捐贈及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文:劉顏濤
不敢午休怕遲到,所以今天早早的就趕到這個歷經(jīng)十余載,舉辦了近600場“安陽文化大講堂”的安陽市圖書館一樓多功能廳。
出門時老婆還再三交代:參加這樣的文學研討會當然好,但你要記著自己是寫毛筆字的。由唐興順主席作主持人的這樣一種規(guī)格的研討會,是作家們談作家、文學家們談文學的,不是談書法的,更不是談篆字的,你只管好好聽好好記,千萬不敢多嘴亂說。我立即抗議:這可是興舟兄的研討會!亂不亂說是水平問題,多不多嘴則分明是態(tài)度問題。而且,談書法自己反而更應(yīng)該慎重,因為大家都知道你是靠所謂的書法養(yǎng)家糊口混飯吃的人,而談文學則可以胡說八道,信口開河,外行人說外行話,或者說些題外的閑話、廢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專家朋友們誰屑于與一個外行人計較這些呢!
我回顧了一下,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先后重復(fù)轉(zhuǎn)發(fā)分享的鏈接中,印象很深的便有蕭嫻先生的《書學離不開文學》。蕭嫻與碑學大家胡小石,當代草圣林散之,以及與郭沫若“蘭亭論辯”的高二適,并稱為“金陵四老”,也是二十歲時便得到康有為賞識的書法弟子。她在文章中寫到:“學習書法不僅僅要練字,還得以更多的時間認真讀書,讀得越多、越廣越好。不讀書,就沒有內(nèi)含神韻的書卷氣,不能脫俗,難免匠氣?!?0年代初,她便力倡“在文學的基礎(chǔ)上辦書學”,我想她也應(yīng)該是主張將書法歸入中文系和文學院的先聲者。
說到讀書多、讀書廣,自然會聯(lián)系到買書、藏書。上世紀80年代初,好友劉保仁見我把飯票退掉餓著肚子買書,出差時把住宿費花掉露宿省會街頭買書,便說他有一個也是同樣買書藏書到癡狂程度的大學同班好友,后來還讓我為這位好友刻過一方藏書印。他口中的好友便是王興舟先生。到好友的好友也成了我的好友時,即興舟先生成為興舟兄時,距離當年已經(jīng)有差不多三十年的光景了。而在沒有與興舟兄見面前的那么多年里,會不時地聽到保仁兄和他的由同桌同學發(fā)展到同床夫人的文花嫂子,談到他們引為自豪的這位同學發(fā)表的詩文作品和出版的書,也談到對他做官之后一如既往不失書生本色的贊美。
大凡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中學時代,也就是堪稱“小盛唐”的上世紀80年代,沒有幾個不是文藝青年,不做文學夢的。但在后來現(xiàn)實生活的洪流中,我們各自都或主動、或被動地漂泊到不同的河道,以不同的方式生活了。不但自己心目中的文學女神成了別人的新娘,連金石書畫中的繪畫和篆刻也漸漸地疏遠了。一個曾天馬行空胡思亂想的文學青年,終于活成了只剩拿支毛筆寫到滿頭白發(fā)的油膩老男人。
人懷念的都是失去的,追求的都是得不到的。
因此,我尊敬欽佩的人當中,便以作家、詩人居多,我為身邊這些作家詩人好朋友們題寫的書名,便成了我平生書法創(chuàng)作中引以為傲的重要部分。在我健康路163號的書法工作室和講座的課件上,以及電視專題的采訪中,我都會很虛榮地把他們認真地、鄭重地一一炫耀出來。很榮幸題寫的書名中,便有之前興舟兄出版的散文集《太行風土小記》、詩集《那年花開》和今天的這本新著散文集《夢里,有幾朵花兒在開》。
靠書法混日子當營生,就不得不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人磨墨、墨磨人上。若把書法說成是為自己謀求生存、讀書才是享受生活,這顯然是對自己安身立命的書法的不公和不恭。作為生活在高信息快節(jié)奏這么個浮躁時代而又缺乏定力的書法家,閱讀時間有限,自然也就把重點放在與書法的書寫文體相吻合的古代文學經(jīng)典上。在實際閱讀的少之又少的五四時期以后的當代文學作品中,作家詩人朋友們便只能是寥寥無幾的三、五位,這其中當然就有興舟兄。
興舟兄的文讓讀者們喜歡,首先是因為真;興舟兄的人讓朋友們喜歡,也首先是因為真。我曾在“三名工程”全國50家書法展的采訪中自嘲說,“一白遮百丑”,因為“真”,自己即使有“一肚子的不合時宜”,一身的臭毛病,朋友們也都不予計較了。“真水無香”“處事無奇但率真”“平平淡淡才是真”??梢?,“真”是不偽飾、不賣弄、不裝腔、不虛張。興舟兄的文章印證了自己在《太行風土小記》后記中說的“這些寫作的文字都是忠實于內(nèi)心,皆為真情表白、實事記錄、原始收藏。”只要我們讀了這些作品,都會情不自禁、油然而生出與著名散文家徐可先生相同的感受:“就是一個‘真’字?!倍@種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既得之于興舟兄的“心存忠義”,也得之于他的“心處安閑”。清·尤侗《吳虞升詩序》云:“詩無古今,惟其真爾。有真性情,然后有真格律。有真格律,然后有真風調(diào)?!迸d舟兄散文的真風調(diào),也正緣于他文章不外乎情景事物,情景事物不離乎真實無偽。清代書家劉熙載在《藝概》中論書法時說道:“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興舟兄文章中反映出的學識水平、文化素養(yǎng)、藝術(shù)才華、性格特點、感情色彩、趣味追求,以至思想傾向、道德風貌等等,皆得之于“真”的生命底色。
“知行合一”“德藝雙馨”是我們的理想追求??陀^地說,董其昌不可謂不是明代一個才學兼?zhèn)涞乃囆g(shù)大家,也是才華橫溢的一代書畫宗師,但因其欺男霸女、魚肉鄉(xiāng)里,其書畫則雖工而不貴,甚至當時有人拿著有董其昌書畫的扇子上街,都會被人莫名其妙的抓起來揍一頓。所以,無論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還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也無論是“厚地植桑麻,所要濟生民”的白樂天,還是“明年勞苦應(yīng)更甚,我當畚鍤先鯨髡”的蘇東坡,都是其君子之德和文章灼華的相互成就,相得益彰。我們與興舟兄相交,聞其言,賞其文,觀其行,識其人,就會感受到“以詩言志”“書如其人”,即人和文融為一體在他身上的充分體現(xiàn)和自然流露。我們會因為這些文章更喜愛興舟兄,也因為興舟兄更喜歡這些文章。這樣一來,我們便會完完全全地忘卻興舟除了作為成就卓著的作家和情深意切的兄弟之外還有著的官員身份。記得在一個很嚴肅很正經(jīng)的場合上,在敬酒時,我很認真地放肆道:第一杯敬的是作為作家的興舟先生;第二杯敬的是作為朋友的興舟老兄;再往下的第三杯,只能是兄弟倆共同碰杯了。站在玉樹臨風的興舟兄面前,并不會讓你感到壓抑。相反,對話時他會以他1米85的高聳偉岸身材引誘著你挺直腰板,高昂頭顱。我們的交情既然與他的職務(wù)、頭銜、官位毫無干系,這種對他赤裸裸的文的喜愛和對他赤裸裸的人的喜愛,自然就不分是在什么茶熱時,還是在什么茶涼時了。
“人間最美四月天”,四月間的萬物盡被明媚與可愛環(huán)抱。三天前,就在這座樓上,舉辦了的“正大氣象——全國正書六家展”。今天舉辦的“王興舟《夢里,有幾朵花兒在開》捐贈暨作品研討會”,便是這個“人間四月天”的完美總結(jié)。
以“正大氣象”來形容興舟兄的文章頗為貼切?!罢笔嵌苏⒀耪?,這就是書法中的著筆擲重,落墨矜莊。書法用筆之法,最忌浮滑,浮則輕忽不通,滑則柔軟無力。興舟兄文章正是這樣,不油滑,不輕佻,他這種語言和文風的樸素和平實,落筆的穩(wěn)健和肯切,都從遣字造句的“入木三分”和“力透紙背”中見出了文筆的遒勁沉著,而這種遒勁沉著又不是逞強使氣的豪言壯語,而恰如書法用筆的執(zhí)筆松而用心恭,筆輕而氣重,在輕松自如和從容不迫中寫出渾厚華滋的意蘊。這種“輕松”也可稱之為“活趣”、“情趣”。如在《林慮山記》的“山炊”一章中寫道,“飯事是山里人一天當中最熱鬧的地方,新聞滿天飛,八卦亂成堆,所以吃罷飯把碗一撂,還要胡噴狗扯上半天也不回家,這時你就會看到穿戴規(guī)整又略顯臃腫的婦人,懷里奶著孩子,露出大半胸膛,站在矮墻垛上,扯著嗓子,嘴里帶著臟字,罵罵咧咧地朝著自己的男人喝斥。男人們倒也知趣,在一連串的罵聲里,把吃得滾圓滾圓的肚囊往上一提,整個肚子像灌滿水的塑料袋子,一涌一涌地聳著波線,相互間偷偷地扮個鬼臉,擠著小眼笑笑,就低著頭回家了?!边@些與孫犁先生的《荷花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文字,既見“情”又見“趣”。明·張岱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迸d舟兄有深情有真氣,所以其文便做到了“端正”而非“板正”,“雅正”而又靈動鮮活、生動活潑,所謂“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
書法“正大氣象”之“大”,既不是指作品篇幅尺寸,又不是指字徑大小。清代王鐸的《草書杜詩卷》橫長達7米,縱30公分,以雄健用筆與酣暢用墨體現(xiàn)其“大”;而東晉王珣的《伯遠帖》縱不過25厘米,橫僅17厘米,用筆清勁雋逸,書風瀟灑古澹,東晉風流,宛然在眼。此貼同王羲之《快雪時晴》、王獻之《中秋帖》為清乾隆帝“三?!敝唬@也是“大”。甚至“正大氣象”之“大”也不分題材大小,南宋山水畫家李唐的《萬壑松風圖》,縱189公分,橫140公分,巉巖嵯峨,磊落雄壯,固然見“大”;而同時代馬遠的《寒江獨釣》,縱不足27公分,橫也不過50公分,以減筆水墨寫一葉孤舟,四周空曠反襯遼闊渺漠,一片空白擴展空間無限,這也是“大”,所以在山水畫史上與劉松年、夏圭共同彪炳為“南宋四大家”。所以,我讀興舟兄的文章便感受到與常置案頭的《歷代山水小品》《明清清言小品》《明清性靈小品》聲相應(yīng)、氣相投、性相契。興舟兄的文章大多不長,但何以能從中感到墨少意多,紙短情長,咫尺千里,何以能有篆刻藝術(shù)“方寸世界、氣象萬千”之美,何以能如前賢和老輩文人書家的尺牘墨翰小品一樣的耐看、耐品,就是那些逸筆草草的字里行間,蘊含著歷代法帖的精神景象、靈魂國畫,承載著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書法道通。即使具體某一家某一貼的痕跡朦朧不清,而支撐著作品的、符合傳統(tǒng)審美特質(zhì)的筆墨精神和書卷之氣依然彌漫在八行書箋上。興舟兄的文章分明是現(xiàn)代文學的語言表達,但又能讓人從中敏感到古典文學的情愫神韻。好的書法能讓人聯(lián)想到尚韻的晉人、尚法的唐人、尚意的宋人和尚態(tài)的明清書家。讀興舟兄的文章則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唐宋八大家,聯(lián)想到明清的小品文。他的文章能從一山一石、一磚一瓦中見世界,能從一樹一木、一花一草上說人情,這來自于他所具備的信筆揮灑、詠物賦形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緣物寄情、托物伸意的真情實感。
傳統(tǒng)繪畫有工筆與寫意之分。工筆雖多長于寫景狀物,但宋代黃筌畫派的工整精細刻畫入微,絕不同于意大利傳教士進入清代皇宮的宮廷畫家郎世寧的繪畫寫實。植物學家的“花譜”只是標本圖識,而畫家的“花譜”是“對花作畫將人意”,是心中“花譜”在筆下的情思流露。前幾年畫壇上曾興起“新工筆”,即強調(diào)工筆畫的寫意精神??梢?,工筆賦形只是手法,以情寫神才是主旨。“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就這樣,一丘一溝,一溪一流,一村一舍,一蜂一蝶,都成了興舟兄抒發(fā)感情的依托和載體。他在《落葉》一文中寫道:“關(guān)于秋天,最撩人情思的莫過于落葉了?!覅s不愿去想象樹葉從春芽、夏綠到秋華奇跡一般的拼搏到最終竟是為了這一刻的飄落。……葉生葉落就變成了一種宿命的旅行與奔波,不管過程多么的不同,其結(jié)果都只能是一樣的,就這樣年復(fù)一年很自然地滿懷遺憾地看著夏天的蔥郁繁茂逐漸進入冬令的衰謝凋枯,把季節(jié)的更迭演繹成年復(fù)一年的死亡與復(fù)活的宗教儀式?!边@種宇宙觀、歷史感和生命意識使得文章豐滿、深刻和厚重。這種文章的命意高來自于作者的見地高,見地高來自于作者立志高,立志高又得自于作者的胸襟高。《圍爐詩話》中錄有馮定遠語:“多讀書,則胸次自高,出語皆與古人相應(yīng)?!倍鸥ψ允鲇小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詩至少陵,止矣。而“詩圣”的得力處,乃在讀萬卷書,而且讀而能破。興舟兄文章耐讀的綿長和耐品的醇厚,皆緣于他的腹儲萬卷,足供驅(qū)使。明·李日華《畫語錄》有“繪事必須多讀書,讀書多,見古今事變多,不狃狹劣見聞,自然胸次廓徹,山川靈奇,透入性地,時一灑落,何患不臻妙境?”從中也可尋出興舟兄文章妙境的軌跡和歸宿。
在讀興舟兄文章時,還能隨處體會到國畫的筆墨之美。寫景狀物時,用筆或疾或徐。疾速處肯切利索,穩(wěn)健勁爽,如在《潮炎先生》中,簡潔明快地寫道“一位身材微胖,滿頭白發(fā),梳著很雅正的背頭,白髯長飄的老者在門口接過我的介紹信,把我引進了校園”。而在用筆遲徐時,則積點成線,一波三折,如在《林慮山記》的“山居”章節(jié)中寫到“山里到處是石頭,大如房屋,小若雞卵,有綿延數(shù)十里整面如墻,也有壁立千仞一塊似板,還有層疊有致,薄厚均等的層巖,揭之如餅,撕之成材,這些石料多是作了石板房的石瓦。巖石的色彩也是繽紛,青黑灰白,紅藍紫綠,十分奪目?!毖灾臼闱闀r,用墨則或濃或淡。濃重處,三烘九染,潑墨如沙,如在《曰靜》中寫道“靜是一種高境界。能靜會靜,是知識和智慧高度集中在一起的一種涵養(yǎng)。在靜里,才能享受美,悟著道,體驗到快樂。像蒲公英的種子,紛飛不止,永無未來,只有靜止在某一個地方,它才能吸收大地的能量,才能生長開花結(jié)籽;火山只有安靜下來,才能變成多樣生物的棲息地,才能變成每日的風景;激流只有靜下來,才能形成靜籟美妙的湖泊,才能有萬千美麗的帆影。不止于一處,就不能接受這一切。我現(xiàn)在已到了不需要取悅別人 ,也不需要別人取悅自己就能生活下去的年紀,無需看別人的眼色行事,不會為干正確的事情而躊躇再三,不用為一句批評去閃爍其詞,環(huán)顧左右了。靜已經(jīng)成為生活的常態(tài),我已能做到閉門即深山,讀書皆凈土的境界了。真的,是也非也,名也利也,恩也怨也,毀也譽也,皆成過眼云煙,持不將不迎、不卑不亢之志,應(yīng)而不藏,我心靜已久矣。我只想憑良心、靠信念、用行動、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干點事,不逐潮流,不去奢求,不受誘惑,不被打垮,不慢待別人,也不忽視自己,只收獲屬于自己的那份快樂?!倍谟媚宓帲瑒t輕點薄擦,惜墨如金,如在《迎春花》中寫道“我常常一個人等待著每一天黃昏,獨行山間,默默地喜歡著角角隅隅里,那些低調(diào)而不低眉、張目而不張揚的迎春花。因為我對于熱鬧的人和事一直有抗拒和抵觸,迎春花的品行正與我的心理契合?!痹谂d舟兄的筆下,筆與墨,景與情,筆中見墨的景中見情,墨中見筆的情中見景,筆墨相互生發(fā),情景一體交融,骨力洞達,氣韻生動。
另外,興舟兄文章中顯示出深厚文言功底的語言特色,很容易讓我腦海中涌現(xiàn)出山水畫家黃賓虹和陳子莊的畫作。黃賓虹先生的畫宿墨堆積,絪缊洇暈,層層疊疊,渾厚華滋。而陳子莊先生的畫寥寥數(shù)筆,清逸瀟疏,樸質(zhì)天籟,簡淡孤潔。二位大家雖藝術(shù)風格各異,但表現(xiàn)手法卻都是以短線落筆和點皴著墨。這種短線條的勾皴點染如果處理不當,最容易使畫面支離破碎,一盤散沙。若能做到筆斷意連,聲斷氣連,形散神聚,貫氣渾然,非高手而不能為。興舟兄喜用短句且善用短句,間以長句,長短錯落如宋詞、如元曲?!芭R巔一望,山山如聚,峰峰似簇,看似波濤狂怒,如龍如蛇攀山路。大山中,黃櫨密植,葉紅如燃,偶有詩意也躊躇。紅葉深處,矗古寺,立山亭,有碑刻,留詩名,皆言紅葉之妙,又嘆千年繁華成塵。”這種筆筆形斷而又筆筆神牽的文字,又因著對字形字義之外字音的考究,也突顯出文章獨特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緊接下來的“春之繁花似錦,夏之碧波蕩漾,秋之碩果累累,冬之青絲盡褪,四季諸色之于柏尖山,皆如衣衫,但秋裝之艷,紅若火焰,于山是美妙,于人是驚艷!”(《柏尖紅葉》)則見興舟兄文學創(chuàng)作的嚼詞咬字、語匯豐富和筆法多樣、手法多姿。這種短線條的勁健和質(zhì)樸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書法中陸機《平復(fù)帖》的禿筆枯鋒、剛勁蒼秀和弘一法師的沖淡樸素,溫婉清拔……
《黃賓虹畫論》中有“中華大地,無山不美,無水不秀。”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毙闹杏袗?,才能滿目錦繡。有興舟兄的生花妙筆,生活便會蝶舞飛花般的美好。文質(zhì)彬彬的興舟兄是稱得起君子的,因為正直、善良、質(zhì)樸、真誠、友愛、慈悲永遠是盛開在他夢里的那幾朵花兒!
最后,把我來之前寫在珍藏了好多年的紅星老紙上的幾句話呈獻給興舟兄,謹此表達對他新著《夢里,有幾朵花兒在開》付梓和研討會召開的由衷祝賀:
人間多錦繡,妙筆任君裁。
蝶舞飛花夢,偏為幾朵開。
2021年4月30日于安陽市圖書館
作者簡介:劉 顏 濤
劉顏濤,1965年5月生,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篆書委員會委員、書法培訓中心教授,中國文字博物館書法藝術(shù)委員會委員、書畫院院長,安陽市書協(xié)副主席兼秘書長。
被中宣部、人社部、中國文聯(lián)授予“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授予“德藝雙馨”書法家稱號,全國第十次文代會代表,擔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辦“全國第十一、十二屆書法展”“全國四屆青年書法展”“全國第五屆正書展”等多次展覽評委。
作品參加“首屆‘三名工程’50家書法展”“中國美術(shù)館首屆當代名家(56人)書法提名展”等權(quán)威性展覽。
榮獲中國書法最高獎“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美術(shù)館等博物館收藏。出版《中國美術(shù)館當代名家系列作品集?書法卷 劉顏濤》等十余種作品集。
-
下一篇:陳志亮|你的思想與它一路遠行
-
·陳才生 | “老樹新花,故紙新畫”——談王興舟的讀書觀2024-08-27
-
·詩意人生的感悟與吟唱2024-08-30
-
·【視界晨報】“尋福記”名家漂漆書法與植物畫非遺作品展在福州成功舉辦2024-08-25
-
·陳寶璐|于最美的秋天里,收獲歲月的深情(美文)2024-08-25
-
·瘦石先生詞十首2024-08-22
-
·【實力派作家】屈光道|谷雨云詩六首2024-08-22
-
·河南安陽:殷都區(qū)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開展“中醫(yī)科普大講堂”活動2024-08-21
-
·【視界晨報】熱烈祝賀孫喜民被山東省散文學會吸收為會員2024-08-20
-
·【視界晨報】李士文|詩詞三首2024-08-20
-
·【視界晨報】安陽仁康精神衛(wèi)生??漆t(yī)院慶祝第七個中國醫(yī)師節(jié)活動2024-08-19
-
1340108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