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廟:鄉(xiāng)愁意象——王興舟散文選讀
更新時間:2021-05-15 關(guān)注:56
《村廟》是王興舟先生的美文之一。
這篇文章讀來饒有興味,單從寫法上看,似乎并沒有什么特別出奇之處,無非是寫了自己的童年往事,說一說村廟的興衰;但展卷閱讀,感覺文字很親近,如同從鄉(xiāng)野刮來的一陣風(fēng),泛著泥土味兒,夾雜著草香,還隱約傳來一浪高過一浪的鄉(xiāng)間俚語,聽不清他們在說些什么,但就是覺得熱鬧,就是充滿了人間的煙火味兒。
村廟,是作者五年小學(xué)讀書的地方,但它的意義,在作者的心中又絕不僅僅如此。
村廟有過輝煌的歷史,青石臺階,方磚墁地,雕梁畫棟,巍巍然,森森然,在明清時期曾經(jīng)是方圓幾十里的古剎圣地。村廟也有過衰敗的昨天,文革期間,亂草叢生,雜物堆砌,荒涼冷清,只留下殘破的石碑兀然矗立。而今,它又被鄉(xiāng)里人整飭一新,在廟堂上供奉了比原來多得多的披紅掛彩的各路神靈。其亡也忽焉,其興也勃焉,如同世道輪回一般,可又透著那么點荒誕,洋溢著世俗的滿足與歡喜。
這還是過去的那個村廟么?——似曾相識,又有些陌生。唉,回不去了!村廟也罷,故鄉(xiāng)也罷。這里還存有兒時的光影么?——恍惚間,一會兒心生歡喜,一會兒又悵然若失。唉,回不去了!無論是童年,還是人生。
有時候,鄉(xiāng)愁,就是嵌在肉里的一根刺,拔不出。稍一碰,就會痛。
當(dāng)白發(fā)慢慢爬上了鬢角,當(dāng)心靈經(jīng)受過風(fēng)霜的侵襲,人到中年,“出走半生,歸來依舊是少年”的希冀,猶如昨夜星辰一般,若隱若現(xiàn)。那些個“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青澀,那些個“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的豪俠,漸漸幻化為驀然回首處的闌珊燈火。人生的經(jīng)歷愈豐盈,鄉(xiāng)愁的潮水愈漫延。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鄉(xiāng)愁很重很多:重重山,載不動;悠悠水,流不盡。很纏綿很細(xì)碎:大雁鳴、鷓鴣啼、玉笛吹,聲聲欲碎;明月懸、白露染、戍鼓寒,無一不悲。有時候,鄉(xiāng)愁就是嵌在肉里的一根刺,拔不出。稍一碰,就會痛。
但鄉(xiāng)愁的意義絕不僅止于此,它還有更為豐富的內(nèi)涵。離別之苦,孤獨之嘆,挫折之傷,窘迫之惑,甚至茫然,甚至惆悵,都會觸發(fā)甚至逼迫人們?nèi)ゾ捉廊セ匚?。一個人的內(nèi)心蘊蓄了足夠多的故事,才有可能促使他產(chǎn)生足夠深的思考。因為生命在流浪的過程中,才會變得更加敏銳,才會變得更加厚實?;蛟S,這才是興舟先生對村廟念念不忘的原因吧?
之所以反復(fù)讀興舟先生的這篇文章,說白了,是源于它的真,無論是在文字上,還是在情感上。
沒有說教,不弄玄虛,沒有矯飾,也不回避,只是自自然然地娓娓道來,心平,氣又和。就像“村廟”,歷史的煙云聚攏來,又散去,至于村還是不是原來的那個村,廟還是不是原來的那座廟,這些形態(tài)已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那里有自己生長的根,那里是自己生長過的土地。
泥土豐厚了,還愁開不出花來嗎?
2021年5月5日
-
·陳才生 | “老樹新花,故紙新畫”——談王興舟的讀書觀2024-08-27
-
·詩意人生的感悟與吟唱2024-08-30
-
·【視界晨報】“尋福記”名家漂漆書法與植物畫非遺作品展在福州成功舉辦2024-08-25
-
·陳寶璐|于最美的秋天里,收獲歲月的深情(美文)2024-08-25
-
·瘦石先生詞十首2024-08-22
-
·【實力派作家】屈光道|谷雨云詩六首2024-08-22
-
·河南安陽:殷都區(qū)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開展“中醫(yī)科普大講堂”活動2024-08-21
-
·【視界晨報】熱烈祝賀孫喜民被山東省散文學(xué)會吸收為會員2024-08-20
-
·【視界晨報】李士文|詩詞三首2024-08-20
-
·【視界晨報】安陽仁康精神衛(wèi)生??漆t(yī)院慶祝第七個中國醫(yī)師節(jié)活動2024-08-19
-
13401086968